元青花天球瓶1587万VS民窑瓷5%涨幅:学术背书如何成为瓷器溢价发动机
伦敦邦瀚斯春拍中,一件估价仅8-12万英镑的北宋钧窑小碗,以高出预估八倍的价格落槌,而民间普通瓷器的年涨幅却很难突破5%,这背后是一场关于价值的认知革命。
伦敦邦瀚斯春拍中,一件估价仅8-12万英镑的北宋钧窑小碗,以高出预估八倍的价格落槌,而民间普通瓷器的年涨幅却很难突破5%,这背后是一场关于价值的认知革命。
前两天有位同好发来一条直径12mm的和田玉手串,称直播间里一开价就要10多万块。搞得这位藏友都怀疑,自己是不是与市场脱节啦!
北京大羿2025春拍中,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“福庆有余”双象耳扁瓶以1391.5万元成交,整个“无瑕”专场斩获5382.58万元总额。这样的数字让不少新手藏家望而却步,认为瓷器收藏是资本雄厚的玩家的游戏。
“明代民窑瓷器生产规模庞大,窑场遍布全国,以景德镇民窑最为著名。明初,由于御窑厂的设立,民窑瓷器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,但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,以及 ‘官搭民烧’制度的推行,民窑瓷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,产量也大幅增加,到明代中期以后,部分民窑瓷器的质量甚至可与官窑